采访陆毅的趣味性并不强,这是实话。他的陆家枪耍得平、稳、实,没有忽高忽低的惊险,也不见错落有致的花招。也许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个男人的奶油味终将要淡去,心底的暗礁随之浮出水面,打造出性格的端倪;也许他此刻还跌在苏东坡的生命里,暂未返魂。前一天刚从剧组飞回北京,第二天还要回去拍戏,贴上胡子梳上发髻,去演绎戏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 |
现实中的陆毅有一种温暖低沉的声音,表情恬淡而平静,没有攻击性,却会在一分钟之内将问题戛然而止。他不是一个会打圆场的人,不是热衷于调侃的那种,他甚至不善言辞。记得之前陆毅曾对媒体说过:“我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一句话得罪过多少人。其实他只是犯了简练的错误。
我采访他的时候,拍照已经结束了,由于时间紧迫,我跳上他奔赴下一个通告的车。陆毅坐在七座的第二排,见到陌生的我,亮出他的招牌微笑,收起笑容时,随即紧闭双唇。
只是我饶有兴致地提到了“苏东坡”三个字,这使陆毅的眼睛真正地一亮。“对,苏东坡,我正在演这个人物,非常喜欢……真的有感触。《江城子》,这是他写给第一个妻子王弗的,还有《水调歌头》,是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苏东坡是一个很重情意的人。”
从18岁演到68岁,陆毅走进了苏东坡的一生。为此,他读过大量的诗词,了解苏东坡的政治抱负与精神追求、他人生的得意与失意。陆毅还与我聊起宋朝的文学、唐宋八大家的情怀,他今天苍郁的气质受了苏轼的影响。
记忆里还是陆毅18岁演《血色童心》时与21岁演《永不瞑目》时,那是怎样帅气的一个男生,但今天的他是苏东坡。“演完苏东坡,大家不会再说我是偶像演员了。”这是他小小的宣战。
大概是从《浮华背后》开始,陆毅已经在默默地有意识地突破“偶像”的模式。“对,”他说,“那是一个转折。”之后他一口气接了几部与以往不同的戏,《大槐树》,《家》,《苏东坡》,《夜幕下的哈尔滨》,“都是人物很厚重的,现在挑选剧本时,会注重角色的深度与可发挥的部分。”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