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中国知名的年轻经济学者,他曾师从经济学奇才、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劳伦斯·萨莫斯。他曾担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因为钟爱中国经济,他被人称为红色的夫雷德。他告诉《外滩画报》:“湘学的精髓是经世济国,左宗棠和曾国藩就是代表。如果不研究经济,我想做一个左宗棠那样为国开疆拓土的大将军。”
在胡祖六眼中,“经济学是再有趣不过的一件事了。”
这位来自湖南湘阴的经济学家,上世纪80年代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公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湘学的精髓是经世济国,左宗棠和曾国藩就是代表。”他们也是他最崇拜的人,“如果不研究经济,我想做一个左宗棠那样为国开疆拓土的大将军。”说这话时,坐在记者面前的他眼睛里闪着光。
过去的9个月里,记者曾数度约访这位资本市场上的“空中飞人”。作为全球知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他公务繁忙,很多时候自己都无法左右自己的时间。常常在一个国际会议上遇见,刚刚聊几句,他又要飞到美国或者欧洲。
5月9日,上海,胡祖六如约出席陆家嘴论坛。连续主持两场金融讨论会后,他的神情看起来有一丝掩盖不住的疲倦。“别以为经济学大而无当,经济学一样能经世济国。经济学和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分不开。研究经济也需要一种直觉,除了要对数字特别敏感,还要有对社会变化基本的判断。”
“在哈佛的5年,是我生命中至关重要的5年”
上世纪80年代,在清华大学成绩拔尖的胡祖六,获得公派留学的机会。那一年,与胡祖六一起被公派到哈佛求学的还有樊钢、李稻葵、王一江、许成钢等人。如今,他们都已在中国经济学者中享有盛名。
至今,胡祖六对哈佛的生活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拼命,常常读书到深夜。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运动以外,所有的时间都在思考。”
在哈佛大学,名师如云。教授宏观经济学的格雷戈里·曼昆不喜欢用数学推导,在写《经济学原理》时一边写一边念给自己母亲听,使文字通俗到母亲都能懂的程度,力求文章的通俗性。他和第27任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莫斯一样,都是出了名的快如飞簧,即使美国学生也难以听懂和跟上他们说的内容。“语言是我们当时很大的一个问题。”胡祖六说。
在哈佛大学,博士生上完一年基础课、一年专业课,对各个教授比较了解之后,第三年才开始选择导师。选导师的第一步是学生主动敲导师的门,找理想的导师,得到导师首肯后就算进师门了。当年,王一江和钱颖一、李道葵、许成钢等同学一起选择了著名的微观经济学家艾瑞斯·马斯金为师。胡祖六敲的是萨莫斯的大门:“因为我自己的兴趣点是宏观经济,萨莫斯重点研究的就是经济学和公共政策。”
“我的老师萨莫斯是个传奇。”萨莫斯28岁就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在哈佛执教10年,曾任马萨诸塞州州长。1999年夏天,萨莫斯出任林顿政府最后一任财政部长。此后,2001年3月,他被哈佛校长遴选委员会挑选为该校第27任校长。他从最初多达500人的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的,被他击败的对手包括政坛人物戈尔。哈佛校长遴选委员会认为,萨莫斯不但在专业领域具备有说服力的成就,而且交友广阔,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就是他的网球球友。
胡祖六记得并没有费多大心力去说服老师收下自己,“反正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研究的命题拿过去和老师沟通就好了。”胡祖六说:“在哈佛的5年,应该是我生命中至关重要的5年。”
萨莫斯总是很忙,每次上课都是铃响之后才匆匆赶到。秘书知道他的习惯,每次都在教学楼门口等候。萨莫斯进楼的时候就把教案交给秘书,自己到教室讲课。课讲过了十分钟后,秘书拿着一叠厚厚的教案复印稿走进来分发给大家,教案都是萨莫斯手写的,少则七八页多则十几页。这时,大家才可以舒一口气。“通常没有拿到教案的时候,很多人都跟不上萨莫斯的速度。”
学业完成时,同班同学李稻葵、王一江、许成刚等人纷纷前往一些知名学府任教。导师萨莫斯却给了胡祖六一个建议:“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班吧。”
回忆此节,胡祖六颇为感触:“我很感谢老师的建议。因为他告诉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能更好地从事宏观经济方面的实务。”1991年至1996年间,胡祖六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从事经济研究,参与对许多成员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磋商与技术援助工作。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国际贸易与金融理论。
1996年,在瑞士日内瓦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胡祖六被指定担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会议期间,他和哈佛大学的教授杰夫里·赛克斯一起用新的方法,发表了《全球竞争力分析》,获得了世界性的赞誉。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