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奥运火炬设计团队负责人姚映佳
采访对象:姚映佳 联想创新设计中心 总经理 奥运火炬设计团队 负责人
采访人:崔波
| |
视觉中国:联想这次为什么要参加奥运会火炬设计的竞标?
在我们参与奥运火炬之前不是第一次参加奥运的活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也可以叫做奥运所需求的载体。我们参加过奥运会徽的设计,我们那个方案是一个方形的,我印象特别深,这个事情参与完之后,虽然我们不是最终的方案入选者,但是我们都非常开心,因为参与了,会徽发布了,我们曾经参与过这个历史,我们也有一种满足感。奥运会徽设计得不错,至少我觉得比我们的好,我们的方案用的是一种很现代和抽象的表达方式。我觉得“京”选择得很恰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更加地了解了奥运的精神,所以当我们知道有火炬设计也很凑巧。我们对工业设计的能力北京市科委也很清楚,他们推荐了我们参与奥运火炬的设计。科委的杨主任问我们要不要参加,我说当然要参加了,虽然这不是我们主业,但是参与奥运的设计是让我们既幸福又快乐,还很荣誉。所以我们就参与了。我们还是投入了很大的经历。两次的尝试,结果不一定是我们要的,但是我们是很开心的。
当时我们决定参加火炬的时候,我们的CEO知道了,他说这是一个好事,根本没有讨论要不要参加。我们很清楚一点,对于申办奥运的时候联想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公司,我们当时准备了一个很大的场地,开晚会。联想是当时申办奥运最大的赞助商。对奥运这个情节既跟我们公司的发展有关系也跟国家的发展有关系,是一体的。当时我本来想参加大平台的活动,但是又怕万一没有申办下来很失落。奥运申办成功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成为志愿者,希望和奥运有所接触,大家都一样。我们觉得这也是联想在体育内部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品牌推广。
视觉中国:现在回头来看,奥运火炬设计在当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可能有几个,第一就是非联想的项目,要在精力的分配上来做好这个工作,包括负责火炬的主创设计师张俊,当时我们这个团队本身对于创新是怎么理解的。很多人既要参与联想的工作又要参与火炬的设计,这个阶段的设计可能是这个人负责的,下一个阶段又是另一个人负责,再下一个阶段可能又回来了。
第二个挑战就是设计阶段的时候,选择不做什么事很难。所以对设计来讲,做加法很容易,但做减法很难。找到一个尽可能少的载体元素,综合来传达奥运和中国文化是一个过程。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