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八珍”的说法,意思为八种稀有而珍贵的食材。八珍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中国历代“八珍”的内容各不相同,但也有些珍贵的食材所选用的动物,让人闻之感觉三观尽毁。
![]() |
周代八珍
《礼记·内侧》所列: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糖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颤(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食品。
网油烤狗肝,其法是:“取狗肝一,幪之以其皽(皽,指动物肠子上的脂肪,俗称网油),濡炙之,举燋。其皽下蓼也。”这一段古文的大意是取狗肝一副,用狗的网油包裹起来,然后沾湿烤至表层焦黄。不必用香蓼来调味,“烧网油肝花”的技法与“肝皽”一脉相承,是客家先人于汉晋时期南徙时从中原传下来的。此品金黄焦香,咸鲜微甜。食时以蒜泥、白糖为佐,香味更浓。
元代八珍
迤北八珍(又称蒙古八珍或北八珍),见于元末陶宗仪《辍耕录》。迤北八珍是醍醐(精制奶酪)、沆(有人认为是马奶酒,也有的人认为是獐)、野驼蹄、鹿唇、驼乳糜(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浆(马奶子)。
野驼蹄、鹿唇、烤天鹅这些食物即使是放到现在都觉得是极其不可思议的食材。浓汁鹿唇是一道美颜名菜,鹿唇柔而滑嫩,将鹿唇用沸水焯一下,加食药同源的中药材再沸水煮,去掉异味,再用浓汤煨入味;白灵菇切一毫米的细丝飞水同煨出锅,盛于碗内,金灿灿、黄澄澄,浓香扑鼻。
![]() |
明代八珍
明代八珍见于明代张九韶的《群书拾唾》。龙肝(可能是娃娃鱼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认为是白马肝)、凤髓(可能是锦鸡的脑髓)、豹胎、鲤尾(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时称穿山甲为“鲮鲤”)、炙(烤猫头鹰)、猩唇、熊掌和酥酪蝉(可能是高级酥酪)
古人多以凤髓来比喻珍奇美味,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里曰:“龙肝凤髓,豹胎麟脯,世不可得,徒寓言耳。”
猩唇是古代著名的食材,很多人都误以为猩唇就是猩猩的嘴唇。其实猩唇是麋鹿(满语叫做罕达罕,也称四不象)脸部的干制品,但是现在仅存的几十头麋鹿都是登记造册,根本就无法得到,即使过去的菜谱现在也已经失传,而且许多学者认为根本就没有这种菜谱,它只存在于传说中。
到了清代,八珍已经演变成为鲍参翅肚这种名贵的食材,不再是以珍稀食材作为八珍。但古代八珍依然让人遐想连篇,看到这里,你是否需要一台时光机呢?
(来源:中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