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朋友圈 > 钟表收藏家-郄凤卿
| | | | |

郄凤卿:人生内观与人生史内观

来源:搜狐 作者:郄凤卿
  • 手机看新闻
 

  郄凤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内观与人生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森田普济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教授。

  本文是郄凤卿于2016年12月3日在内观与人生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

 

  人生内观是指人在一生当中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有内观,内观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里,尤其是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资料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思想,从来就不缺乏,但要说到推广和弘扬,还远远没有达到。

  人生内观是一个哲学命题,所以要回到人生哲学的范围里来讨论,人生内观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意义。一个20岁的青年在进行人生哲学思考三原则时,在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时,会有比较简单的答案,往往是父母的儿子,姐姐的弟弟,弟弟的哥哥,学校的学生,公司的职员,侄子的叔叔,农村的农民等等,符合年龄上对自己的定位回顾。

  同例,这个年轻人在回答"你从何处来"时也会有简单的回答,我从学校里来,从父母的身边来,从农村的小屋里来等等。

  比较简单的问题,假定在回答第三个问题"你向何处去"时,这个年轻人会答一些理想:如想去大学,想进大公司,想自己开公司,享受雇于有前途的企业,想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等等属于未来的事情,所以我们在人生内观的过程中看到的是需要指导,点拨,树立人生理想和正确的前进道路等问题。

  当然一个年轻人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你作为一个指导者的指导如何,还有许多因素,如这个人素质怎么样,有哪些潜力和爱好,只有把一个人的复杂背景、家庭、出身地、个人性格、爱好倾向、学习情况都掌握了,你才可以从人生学的角度和他谈理想,未来,及实现的方法。

  人生内观在老年期会有完全不同的问题,在回顾"你是谁","从何处来"的时候,假定他已经70岁就会经历无数的人生角色变换,这些历史的积累,会使老人经验丰富,感触良多,甚至可为人师。但如果涉及到"你向何处去"时则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终极的结果:死亡。

  从人生质量上来看,有信仰的人和没信仰的人,死亡时的痛苦是完全不同的,对死亡的恐惧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宗教的熏陶下,老人可以抱着和上帝重聚的心理,面对该来的时刻。而在没有宗教和某种信仰的情况下,则多了对生存的哀求和无谓的挣扎,所以临终关怀是人生学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人生内观学也应该有所作为,让老人面对终极归属时减少痛苦。这一步可以由内观疗法来完成,由感恩和忏悔组成一个短期的宗教效应,最大限度地回忆起爱与被爱,让她赶到此生无悔。

  当然,除了少年和老年的举例外,我们还有数不清的年龄段和生活事件,所以人生哲学三原则就是归纳和整理人生的总纲,可以用于对任何年龄段的归纳和指导以及实践。

 

  那么,人生史内观又是什么?人生史内观是在内观修身中某个阶段所进行的历史回顾,回顾某个特定年龄段时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实物和场景,用来唤醒已经尘封的记忆,这个人生史内观是我在最近北京的两期内观体验中,针对实际问题(如想不起来指定年龄段记忆的问题)而实施,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比如让某内观修身体验者回忆,他在6—8岁时,父母给了他哪些照顾,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又给父母添了什么麻烦时,体验者感到脑内一片空白,这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回顾人生史断面的方式,让他回忆:八岁时你家住在哪里?是城市还是乡下?房子是什么样的?周围的自然特征,父母那时都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家禽和家畜,兄弟姐妹有没有,记不记得一年级的同学,屋里的饭桌是什么颜色,最喜欢的饭菜是什么,这么多的线索,总会有一个能想起来,进而引起规定的感恩回忆。这个人生史内观可以在任何难以回忆的年龄段重复使用,是属于启动记忆联想的生理学机制。

  谈到生理学机制,我想简单谈谈内观的生理科学和脑科学猜想,当然由于没有做相应的研究和各种指标,只能是推测。以我近十年的对内观者的近距离观察,我觉得正能量积累,并定向释放是对内观效果的最接近解释。

  什么是思维能量?就是大脑在活动中产生的能量,比如日常活动中讲演、和人争吵,都在大脑中产生和消耗能量,这种能量会以看不见的形式影响别人,又比如说:一个四口之家,母亲回家如果一点不高兴,这种负能量很快就会影响到家庭的氛围,使人压抑,我想大家会有同感,这就是一种能量辐射,也有人称为"意念流",举这个例子,仅仅是证明一个大脑能量的存在和可辐射性。

  在内观修身的过程中,这种大脑能量会蓄积起来。因为没有语言释放环境也没有使用大脑而消耗能量的任务,一切都在回忆童年的爱与被爱,脑能量会得到很多的储存。由于感恩和道歉的思考,脑能量都注入了主导感恩和道歉的皮质层中,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在执导者的某句话或者对某件事的回忆中触动大脑中的某个点发生"顿悟",想通了人生中的一切:一切矛盾和怨恨都烟消云散。只有心里上的释然与爱,每次内观结束后的交流分享会,都会看到绽放的笑脸,滔滔不绝的幸福表达,这充分反应了脑能量触发了脑内的某种幸福机制,这是从结果中推定原因。

  这种脑能量的转化机制是无形的、不可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脑能量又消耗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中,有愤怒,也有喜悦,有忧愁也有悲伤,所以这种脑能量对幸福感恩机制的触动,要经常重复,使人产生一种感恩思维的习惯。所以有的学者,如中科院心理所的祝卓宏教授,他在奈良体验了七天内观,由于自己的专业水准存在而设计了一种每日思考20分钟的习惯,这20分钟里回忆这一天中遇到的人和事,谁给了我关照?我为别人做了什么?给谁添了麻烦?这事我并没有和祝卓宏教授沟通,但我个人认为这也属于人生史内观(哪怕是一天)中的一种吧。

  今天内观与人生科学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我感觉是对人生科学,人生哲学的三原则,以及内观三原则的一次重新组合,人生内观是宏观的,人生史内观是微观的。

  人生内观要修身修炼,人生史内观在内观修身中、内观修身后修炼,都离不开人生过程的改造和升华,人生只有在改造和升华中才能前进,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大会的主题词和核心内容。

  我们的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规模,有悠久的文明发展史,现在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就离不开心理卫生和精神文明的主线。心理上,精神层面的文明和发展,乃至改造,决定我们民族复兴的速度,能够改变大脑的思维能量,很快改变人的想法,建立良知(善良,诚信,守规矩,感恩,忏悔,孝行)回忆并感知和重建爱与被爱的幸福,这样有效的修炼方法不多,内观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有了内观,有了体验并推崇内观的诸位学者和教授,以及,刚刚实践了内观修身的一批践行者,才有了我们把内观推向社会的机会,愿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个综合的优秀的方法造福于我们的人民和社会,谢谢大家!

luxury.sohu.com true 搜狐 https://luxury.sohu.com/20161209/n475374993.shtml report 3934  郄凤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内观与人生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森田普济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本文是郄凤卿于2016年12月3日在内观
(责任编辑:石玉美)

我要发布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