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擒纵机构Co-axial escapement
第一代同轴擒纵机构草图 |
新一代同轴擒纵机构与硅游丝摆轮搭配使用 |
之前有提过,传统的杠杆式擒纵机构由于整个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方向都是垂直的,导致大量能量被消耗,只有少部分能量被传递给摆轮,所以钟表师们希望能够另辟蹊径,制造出更为先进的擒纵机构。英国制表师George Daniels利用自己多年的制表经验以及对古董表的研究,创造出同轴擒纵机构。
传统的杠杆式擒纵机构中只有一个擒纵轮,而同轴擒纵机构中有两个不同直径的擒纵轮同轴旋转,位于上方较小的副擒纵轮直接与秒轮啮合,同时给两只轮片提供动力,下方较大的主擒纵轮与擒纵叉的进瓦和出瓦协同完成锁接和释放的动作,而传冲是由副擒纵轮片与擒纵叉中间的叉瓦完成,擒纵叉叉头被安排在了出瓦一端。摆轮逆时针旋转时圆盘钉撞击叉瓦令擒纵叉顺时针转动,擒纵叉出瓦释放,进瓦锁接,中间叉瓦处于释放状态;当摆轮顺时针转动时,擒纵叉复位,进瓦释放,出瓦锁接擒纵轮,而中间叉瓦冲击摆轮棘爪完成传冲。擒纵叉与擒纵轮间的摩擦力由垂直方向变为平行方向,两者相对运动作用力角度近于0 度,成功地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较少摩擦损耗。另外,摆轮的旋转幅度不再受到叉限位钉的直接限制(几乎接近自由振荡了),可以获得更大的摆幅,减少了阻尼就可以更高效利用发条能量。
其实,Daniels博士最早所设计的同轴擒纵机构中拥有三只擒纵轮片。除了主擒纵轮和副擒纵轮之外,还有一只擒纵轮片专门用来啮合秒轮带给整个擒纵机构动力。也就是说主擒纵轮只需为摆轮传冲,而不用分身照顾为擒纵系统提供动力。最初的同轴擒纵机构都放在怀表机芯里,摆轮巨大。1970年代,Daniels开始尝试将同轴擒纵量产化,移植到手表小机芯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将尺寸缩小,其次就是在保证大批量生产的同时又能保持最好的装配水准。Daniels博士先后将同轴擒纵机构塞进OMEGA(欧米茄)Cal.1045、PATEKPHILIPPE(百达翡丽)Cal.330以及ROLEX(劳力士)Cal.3035等多款机芯做尝试,1994年,他又对ETA统机下手。1996年他将改良后的同轴擒纵用于ETA的Cal.2892-A2机芯上。1999年,OMEGA(欧米茄)很有魄力地采用了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推出第一款装置了同轴擒纵的Cal.2500机芯。其后,OMEGA(欧米茄)不断革新,Cal.3313、Cal.8500/8501、Cal.8520/8521、Cal. 8601/8611、Cal.9300/9301等同轴机芯相继诞生。OMEGA(欧米茄)将同轴擒纵机构普及到了旗下所有手表系列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